7月5日,有被困乘客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,车厢内温度超过35℃,有人中暑被乘务员架走。还有乘客回应官方最新通报称:“又闷又热的车厢里待3小时,还没到破窗的程度,那我也很无语。” 7月5日,广铁长沙客运段通报详情称,7月2日20时28分许,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货物列车在金华市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,侵入下行正线,致我段值乘的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。经紧急处置,换挂机车后列车于23时27分恢复运行。 事发地东孝站为四等小站,不办理客运、货运业务,仅办理列车接发技术作业,无旅客候车室和乘降站台,事发时车站仅有3名行车工作人员当班。 事发后,我段在车上的添乘干部立即召集列车所有工作人员启动紧急处置,加强全车巡查。21时许,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乘务间、厕所、洗脸间、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,进行通风降温,将班组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。21时20分,车内温度为31℃左右,3号车厢一名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,列车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4号乘务间休息。 与此同时,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、1300余瓶矿泉水,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,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。客车到达金华站后,又补充500余瓶矿泉水。 在此期间,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,认为客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、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.5米、事发时为夜晚、车外无照明、开启车门可能存在旅客下车摔伤人身安全风险,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。 22时04分许,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,列车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未果,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砸破。为防止旅客跳窗发生意外,一名列车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张开双臂、拦在窗前,乘警及其他列车工作人员共同做好现场隔离防护。 23时11分许,列车空调恢复运行。列车停靠金华站后,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批评教育,车辆工作人员对破损车窗进行了修复。 铁路部门呼吁,如乘车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,铁路部门将按照应急预案妥善处置,请广大旅客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安排,共同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。 7月5日下午,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上K1373次列车上的一名乘客,其介绍称,“列车脱线停了3个小时,车厢里空气不流通,确实闷热得很难受,好几个人中暑,我记得第一个还是个老奶奶,从我面前被乘务员架走。” 这位乘客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,“那名小伙是砸了3号车厢的车窗玻璃,这个车窗应该是从门口数过去第四排的,他后来就被乘警带走了。” 事发后,有列车乘务员小心地清理了玻璃碎渣。该乘客认为,砸车窗小伙是为了大家降温通风,不应被批评教育,“当时车厢里有180多名乘客,其中包括老人和孩子。” 另一位乘客告诉记者,“车厢内35℃以上的高温,又闷又热,3个多小时大家衣服都湿了。我当时就在车上,我女儿、我婆婆,还有好多人,老人小孩都受不了,有阿姨都快晕倒了,被搀着走了。” 这位乘客回忆说:“小伙子砸的是3号车厢的10号位置的车窗。列车停了4个多小时,其中修车窗用了一个小时。他人后来被带走了。” 该乘客认为当时最要紧的是通风透气,而非口渴喝水,“当时是有列车员给发矿泉水,但那时候都已经有空调了,那时候都到金华了。” 有网友认为,生命至上,“乘客安危受到威胁时,就应该采取应急举措。列车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不能墨守成规,而应迅速采取包括开门,甚至破窗的应急举措。” 2014年出台的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》第415条规定:明确要求列车在运行中发生供电中断或空调故障时,乘务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在15分钟内开启应急通风系统或组织旅客疏散,确保车厢内空气流通,防止旅客因高温、缺氧引发健康风险。 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第9.3.7条规定:空调列车突发故障时应在15分钟内启用备用通风装置;若无法恢复,须组织旅客转移至其他车厢或疏散至安全区域。 《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》第24条则强调在列车滞留期间,乘务组须优先保障旅客生命安全。超15分钟未有效处置通风或疏散问题,旅客有权采取必要自救措施(如破窗、使用应急设备等)。 此外,《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》第四章处置流程第九条规定,旅客列车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不能恢复且列车不能维持运行时,列车长应及时与司机、随车机械师(车辆乘务员)沟通,视车内温度和旅客舒适度作出动车组列车开门、其他旅客列车(含时速160公里/小时动力集中动车组)开窗的决定,并通知司机转报列车调度员。列车调度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,确定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。 记者询问上述官方文件是否有效?客服表示:“这个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信息,我们只受理旅客的乘车业务,这个是属于铁路内部工作制度。” 据专家介绍,高铁车厢都配有备用电源,但必须尽量节约使用,以保证接触网恢复正常供电后,能顺利启动车内控制设备。另外,列车因事故发生断电后,车厢内与外部是有换气通道的,空气流动可以保证。 专家表示,因天气炎热,车厢封闭空间内人多散热量大,就导致了闷热难忍和感觉上的“不通风”。而打开车门通风,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 2018年8月央视网曾报道,铁路部门已考虑为高铁增加一组高压储能电源,来确保高铁在野外断电情况下,可以以每小时30-50公里左右的速度运行到下一个车站,但这一技术却迟迟未能落地。 解决故障后的通风问题,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,显得越来越迫切。这就需要铁路部门加快实施,尽快破解这一难题,以免再次出现两难情景。


